“十三五”期间,亿发国际中心线路登录明确了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创伤应激研究与心理干预”是在“十二五”重点培育方向“灾害与创伤心理”基础上的拓展,并确立了大力发展“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发展目标。灾害是导致心理创伤的原因之一,生活中的慢性应激和急性应激都有可能导致心理创伤,研发相应的干预方法是实现应激适应的重要条件,搭建平台培养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是解决这一重大社会需求的现实办法。“心理行为的个体差异及其毕生发展规律与应用”是在“十二五”重点培育方向“发展、教育与创造力培养”基础上的拓展,进一步强调了“毕生发展”。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一老一小”问题凸显,心理学对人的发展的研究一直关注“毕生发展”,对生命早期的发展关注认知和社会化的研究,对生命晚期的发展关注健康与积极老龄化,亿发国际中心线路登录针对这一现实发展需求,对这一培育方向进行了调整。“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认知神经基础及素质提升”与“中国脑计划”要解决的大脑认知问题之一“语言认知”对接,同时也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到的“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这一目标呼应。“人机系统中的认知能力增强”,旨在将成果应用于国防和公共安全保障。“基于网络大数据的心理行为研究及智能化应用”是在“十二五”重点培育方向“网络心理与虚拟行为”基础上的进一步凝练,将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维护公共安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自杀防控。
重点培育方向1:创伤应激研究与心理干预
研究创伤应激事件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基于个体和反应异质性建构创伤应激相关心理疾患的临床表型模型;基于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从基因-信号通路-脑-行为等水平研究创伤应激相关疾患的发病机制;描绘创伤应激相关疾患的发展变化轨迹,鉴别能够预测不同发展轨迹的因素;开发时点特异性、个体化心理干预技术和方法;大力发展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开展应用人才培养和培训。
重点培育方向2:心理行为的个体差异及其毕生发展规律与应用
研究心理与行为的毕生发展模式及其发生、发展机制,含儿童青少年认知、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遗传和环境基础、发展轨迹及脑机制;中青年成人期自我、情感、人格、社会认知等发展规律及其个体差异产生的基因、环境和脑机制;老年期认知和情绪随增龄变化图谱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以毕生发展研究方法整合构建脑与心理、行为协同发展的系统模型,全面认识人类生命周期内心理与行为内在产生与发展机制。
重点培育方向3: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认知神经基础及素质提升
研究语言理解、产生、获得及发展的认知神经机理和计算建模,语言能力的个体差异及语言能力的预测和提升,文化、语言使用和自我三者相互关系及其心理机制,揭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培育方向4:人机系统中的认知能力增强
研究认知增强的神经生理机制和技术手段;研究复杂及极端环境下人的生心变化规律,以此筛选特殊作业人员及其需增强的认知能力,应用认知增强技术实现人员效能的提升;运用实时检测技术识别人机系统中的人类心理状态,发展自适应人机交互技术,通过数学建模和机器学习技术,建立人机交互的评价系统,实现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研究各种智能设备的人机行为问题以及公共安全领域的人因问题,提出自然人机交互的设计标准,构建符合认知规律的人机交互系统。
重点培育方向5:基于网络大数据的心理行为研究及智能化应用
研究针对网络大数据的心理计算模型的高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网络行为实时感知数据的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计算模型,实现对个体心理特征的准确预测及群体社会心态的及时感知;利用网络大数据,在心理计算的基础上开展大范围、跨时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规律的研究;开展针对公共安全、网络舆情、家庭问题以及自杀防控等应用研究,以网络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服务于社会。